機器換人大浪潮 中國機器人市場仍受制于人
點擊:1066 日期:2017-06-22
選擇字號:小 中 大
國內「機器換人」浪潮正迎面來襲,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,5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突破1萬臺大關,累計前五月增速達50.4%,連續四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。
不過,占機器人總成本70%的電機、減速器等核心零組件卻仰賴進口,關鍵技術受制于人,使得龐大的市場被迫拱手讓人。
21世紀經濟報導,中國機器人產量去年達9萬臺,占全球市場三分之一;今年前五月,產量增長50.4%;預計到2018年,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15萬臺;到2020年達80萬臺,平均每萬名工人使用150臺機器人,「機器人密度」高居全球之冠。
國際機器人聯合會(IFR)報告指出,從2010年到2016年,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五倍多。從2013年起已連續四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,在全球市占從2013年的五分之一,到2014年達四分之一,2016年攀升至三分之一,且規模年增31%,遠高于14%的世界平均增速。
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姚之駒指出,珠三角以廣州、佛山進展最快,工業機器人應用量非常大;長三角以上海、江蘇、浙江為代表,推進機器人制造。
面臨機器換人,中國機器人產業還來不及做好準備。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、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指出,「中國機器人需要進口電機、減速器等核心零組件,占機器人成本70%。」
他直指,除機器人本體外,三大關鍵零組件的減速器和伺服電機幾乎都被國外壟斷,大陸整機制造在關鍵組件和配套受制于人,「幾乎沒有議價能力,也無法與國外企業取得競爭優勢?!?/span>
斥資89億 設基金改善
國內制造業升級,「機器換人」背后,核心技術和關鍵零組件卻須仰賴進口,為突破受制于人的僵局,工信部設立人民幣20億元(約新臺幣89億元)「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引導基金」,提高準入門坎,嚴控工業機器人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風險。
工信部發布「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(2016-2020年)」,到2020年,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80萬臺,其中,中國自主品牌的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將達10萬臺、高階的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5萬臺以上,機器人產業將由中低端轉型,邁向中高端。
經濟參考報報導,工信部將頒布扶持和引導政策,未來三至五年,機器人市場將重點集中發展計算和感知領域,家庭護理等服務型機器人是下一個拓展重點領域。
報導指出,工信部「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引導基金」人民幣20億元規模已到位,將支持基礎研究、關鍵技術和示范應用等發展。
為促進機器人產業加快發展,下一階段將展開四大應用示范工程,包括機器人關鍵零組件研制及應用示范工程、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工程、服務機器人技術研究及示范工程、以及機器人人才培養示范工程。

評論信息